12.
多重角度读《卡斯提拉》
年韩国文学作品读后感征文大赛
二等奖获奖作品
北京外国语大学朝鲜语系级本科生
吕玥柔
《多重角度读卡斯提拉》
主办单位:
韩国文学翻译院、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
指定书目:朴玟奎《卡斯提拉》
提起卡斯提拉,也许你最先想到的会是名为“卡斯提拉”的美味甜点。然而《卡斯提拉》还是韩国作家朴玟奎写的一篇十分有趣且充满深意的小说。朴玟奎作家的《卡斯提拉》带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思考,读完后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卡斯提拉》这篇小说的解读。我将从三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进行解读——人物和社会角度、冷战思维角度以及神学人性角度。
一、人物和社会角度——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边缘人
《卡斯提拉》整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对主人公“我”所在的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虽然作家并未用很精确的语言对“我”的外貌肖像进行描绘,但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通过其细腻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我”的性格特征,进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小说简单地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信息:“我”是一个独自居住的成绩不太理想的大学生;更重要的是,“我”是个常常感到孤独的人——强烈的孤独感贯穿了整篇小说。
“……我常常感到孤独,那种孤独甚至达到了令人不快的程度。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和冰箱成为了朋友。”没有人来找过独居的“我”,强烈的孤独感致使“我”把冰箱看做了一个人格,与冰箱成为朋友——不太擅长社交,缺乏良好人际关系的“我”属于游离在社交圈之外的孤单的“异类”。
售后服务修理工对冰箱的四次修理均以失败告终,“就像因为把收音机拆开后组装不起来而焦虑的少年那样,我开始研究冰箱的原理、冰箱结构、冰箱的修理以及冷藏的历史。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冰箱的世界意外地吸引了我。简直可以说是兴趣盎然。旷课变得越来越频繁……我像一股氟利昂气体那样,整天游荡在地下世界的毛细管里。到了晚上,我又变成一堆绚烂的窗花,贴在地下墙壁的某个地方,迎接一段浅浅的睡眠。”学校那样高度结构化、束缚性强的环境使“我”感到痛苦,再加上“我”并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冰箱的世界无疑是令“我”感到自由舒畅的,于是“我”全身心地沉浸在冰箱的世界中。表面上看此时“我”的孤单感似乎减淡了不少,但仔细想想便会明白,“我”若是个十分受欢迎的人,又怎会有闲心与冰箱打交道呢?正是因为“我”被学校和社会疏远,无法得到来自现实的慰藉,继而才投身于冰箱的世界,与冰箱为伴。
因为冰箱用途产生烦恼的“我”向学校里的其他人求助;不幸的是,“我”的内心世界的真诚换来的只是外部世界的讥讽——学校什么?这可不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啊。朋友们用这种方式否定了我的烦恼本身。你这家伙,性格比看上去要沉稳的多呀。学长们抛给我这样的回答,脸上是一副四平八稳的表情。讨厌,还是说点有意思的事情吧。女孩子们则因为无趣而发着无谓的牢骚。“我”无法得到学校里其他人的真正理解与认同,在这所学校里,没有任何人与“我”拥有共同语言,“我”也是游离在学校之外的孤独的“异类”。
父亲上门造访,向“我”坦白其欠下的巨额债务;母亲上门造访,一开口便对成绩不好的“我”大发雷霆——人们常说家是温馨的港湾,独在异乡的游子最想念的也总是故乡,然而“我”的家庭无法带给“我”亲情的温暖,这也使“我”的孤独感愈发强烈……
通过查阅朴玟奎以及小说背景的相关资料,“我”对小说中这种强烈的孤独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战后,美国兴起后现代主义文学,随后相继传到东亚各国。21世纪前十年的韩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为一种新的文化思潮。朴玟奎作为韩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在韩国引起很大的轰动。而所谓后现代主义小说,指的是一种颠覆传统时间维度,表现后现代状态下人类存在的无助迷茫、分裂与荒诞的文体。
朴玟奎小说的主人公往往都是社会的落伍者和孤立者,现实生活之中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主人公“我”在校成绩不理想,独自一人居住,常常感到孤独,父母完全不能带给“我”家庭的温暖,在学校里“我”也同样缺乏可以理解认同“我”的朋友——真实的世界里早已容不下“我”,无奈的“我”只能逃离现实世界,到想象的世界里谋生。
除此之外,在《卡斯提拉》这篇小说中,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时间顺序是完全被打乱的,朴玟奎作家重新定义了这篇小说的时间机制,他将其中的时间前后因素取消,并将大量细节片段化呈现,令读者感到时间仿佛被压缩在多个记忆的片段里,从而引发我们的多重想象空间。而这种写法也令小说主人公“我”给读者以生活在碎片式的时空裂缝中、被限制在狭小的时空范围内的感觉,正如后现代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精神分裂而无助。
朴玟奎曾说:“文学本身就是为弱势群体而存在的,弱势群体只有文学可以依靠。因此文学要特别去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白癜风该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