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科大,有个数学一哥,青年才俊。他叫张胜,是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一名研一的学生。
这位20刚出头的小伙子,入伍才5年,却已收获二等功两个,三等功一个,可谓荣誉扎堆啦!
咋这么牛?
故事还要从他喜欢的也擅长的数学说起……
年,18岁的张胜还在读高中,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
对于这样的数学尖子,国内的高校自然不会放(cuo)过。多所名校投来橄榄枝,“免试录取啦!”
面对众多的选择,这位小哥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淡定。
他没有慌乱,也没有患上选择恐惧症。他的选择就像蜻蜓点水一般自然——国防科大。
“张胜要去当兵了!”
“是吗?太可惜了,中国可能因此少了一个比尔·盖茨。”
张胜的同学们却不淡定了。
在他们眼里,张胜可是IT精英、计算机天才,将来走上社会,那可是能拿高薪、住别墅、开宝马的优质潜力股。
但张胜坚信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呢?
在不久前,国防科大一名教授来孝感高中进行招生介绍时,讲到了“天河”、“北斗”、“体系作战”,还有“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
这些词儿抓住了张胜的心,与这些“高精尖”为伍,生活的意义才更高大上啊!
刚入校的张胜有些小鸡冻,就在他满腔热情给自己画着“路线图”的时候,却感到有些失望。
第一节C++编程课讲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还有一些课程跟信息化建设关系不大,也提不起他的兴趣。
“这里的舞台适合自己吗?”张胜迷茫了……
就在他彷徨无措之时,“博士生论坛”活动上,一位师兄的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不牢,必定地动山摇。很多专业是融会贯通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能力才是成长成才的根本。”
一语点醒梦中人,张胜为以前幼稚的想法而羞愧。
他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深入思考相互之间联系,努力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为了多看书,他每天提前起床。有一次刚从睡梦中睁开眼,就一骨碌爬起来看书,可越学越困,低头一看手表——才凌晨3点。 凭着这股拼劲,张胜大三上学期通过了英语雅思考试,先后获斯坦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学校的10门MOOC课程合格证书。
为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胜将目光瞄准了数学建模竞赛。
为熟悉竞赛所需软件,他“啃”完了MATLAB、SPSS等建模工具书;为提高阅读理解英文文献的能力,他每天坚持背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
年9月,19岁的张胜捧回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年9月,20岁的张胜再次捧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荣立三等功。
张胜似乎意犹未尽。在学院的数模竞赛经验交流会上,他立下军令状:“要冲就要冲巅峰,要向国际数模大赛特等奖冲锋。”
张胜说的其实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那可是世界顶级赛事,享有数学建模“奥林匹克”之称。年,张胜在师兄师姐带领下,取得过该项竞赛一等奖,但离特等奖还有一步之遥。
年2月7日,张胜和队友再次出征国际数模大赛。
竞赛历时四天。作为国际最高水平的竞赛,其题目的难度可想而知,工作量也不容小视。
有一个模型,他们做到凌晨两点终于完成。
战友们松了一口气,“洗洗睡吧!”
张胜却泼了一盆冷水,他觉得模型仍不完美,如果换一种思路,可能会更进一步,于是决定推倒重来。
于是,他们洗洗(用冷水洗了把脸)没睡(继续奋战)。
经过苦战,张胜和队友终于捧回了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荣立二等功,这一年他21岁。
对于这项国际赛事的特等奖,国防科大曾拿过很多,不过那都是年以前的事。此次重新拿回该比赛的最高奖,对于学校来说意义当然很重要。何况,这还是当年全军唯一一组特等奖。
事后战友们说:“幸亏张胜多此一举,没有‘见好就收’,否则就和特等奖失之交臂了。”
见好没收的事儿还远不止这些。
年,张胜和队友再披战袍,出征国际数模大赛,不负众望,再次捧回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再次荣立二等功,此时他22岁。
该比赛举办30年以来,还没有哪只代表队连续两届拿到最高奖。张胜团队做到了,创造了该比赛的历史。
张胜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学富五车终须有用武之地。此时的张胜,苦恼着如何将学到的理论转化成实际应用,感觉总是找不到方向。
有句话说,只要你时刻准备着,机会就不会错过。张胜一直准备着,机会在此时就来了。
年,“斯诺登事件”爆发,全球都把目光聚焦到一个问题——国家网络安全。
别人看热闹,张胜却在看门道:我国的网络安全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使用的技术设备许多由外国公司提供,不具可控性,网络安全难以保障。
他坚信,自己在数模竞赛中多次接触复杂网络,应该能在开源军事情报分析和网络安全方面有所作为。
对初入一个领域的学者来说,导师就是那个给你点拨、为你指路的人。 了解到张胜的想法,他的导师王晖教授给他指明了方向。
王晖教授是网络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的专家。他建议张胜利用互联网搜集开源情报数据,通过数据之间的相互对比印证,来挖掘高价值的军事目标情报。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张胜感到军事情报分析对我军指挥控制系统越来越重要,便将情报与安全信息学作为主攻方向。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军事情报分析研究呢?
张胜发现,国内做开源军事情报分析理论的居多,做应用和软件实现的比较少,而做军事碎片化情报搜集和综合处理的更是寥寥无几。
于是他决定沿着军事应用方向做下去。
此后,张胜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大量查阅资料,并多次到实验室联系导师,抓住各种时机向导师请教。
作为他的导师,王晖非常欣赏他的这股“钻”劲,放下手中的项目帮他搜集试验数据、查找相关文献,从开始申请到最后提交申请报告,实验方案反复修改了十几次。
年,张胜的《基于图像分析和人机交互的破碎文件拼接软件》项目成功获国家级立项,并于年顺利结题。
该项目中的算法运用到开源军事情报信息监测和信息融合领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准确率。
张胜的故事还在继续……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政委伍泛江评价他的青春因奋斗而闪亮:
“蝉联国际数模竞赛特等奖,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2岁,5年军龄……
成绩背后,是张胜崇尚荣誉的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严实作风、争创一流的过硬标准和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 张胜的人生信条里,战斗就是冲锋、“优秀”才算合格。
他扎实打好理论基础,练就过硬实践能力,紧盯热点事件选择国家和军队急需的研究课题,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想,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军实践,立起了忠诚使命、敢打能拼、志在高峰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 要冲就要冲巅峰。
张胜用奋斗冲上数模竞赛之巅,用勋章照亮血性青春。
广大学员要向张胜学习,始终牢记强军目标,时刻发扬战斗精神,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勤奋钻研,刻苦训练,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在改革强军新征途中续写壮美风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国防科大报》文章《创造数学建模奥林匹克的历史》改编,原文作者姚宏、袁雪美、徐俊青。
改编作者|牛迪、由于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