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自小学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课程;3;3B.选修课程;3;3
C.必修课程;5;5D.选修课程;5;5
2.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两个基本成分。
A.学习压力B.学习兴趣C.学习期待D.学习知识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的记忆品质()
A.敏捷性B.持久性C.模糊性D.准备性
4.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的成分的是()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监控D.元认知策略
5.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6.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
7.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阶段。
A.依从B.认同C.内化D.同化
8.()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B.5~6岁C.7~8岁D.8~10岁
9.“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冲突。
A.双避B.趋避C.双趋D.单趋
10.“班级”一词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埃拉斯莫斯B.杰克逊C.德鲁克D.夸美纽斯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5分钟”。
材料二: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材料三: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当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
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2.C略。
3.C小学生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因此,C项是错误的。
4.D略。
5.B略。
6.A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
7.C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8.C研究发现,7~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9.C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10.A略。
二、材料分析题
1.(1)从教育的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与材料三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中的老师与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师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备自我的重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想教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我觉得我好卡哇伊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