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式问题
几个月前去一家供应商做BIQS审核。
根据审核套路,开始先评审供应商的问题解决流程(BIQS#9:TeamProblemSolvingProcess),要求供应商提供快反问题清单并随机抽查清单上的问题。
先看了两份客户投诉问题,一份采用的报告格式是8D,另外一份是5Phases,然后抽了一个内部问题,用的是一页纸报告,表头是零件/产线/日期等信息,然后从上到下分为四栏,分别是Plan,Do,Check,Action。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对啦,就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戴明环。
虽闻戴明环久也,然而这竟是我第一次碰到真实的用PDCA来解决和记录质量问题。
怀着敬仰和学习的心情,我让他们多提供几份PDCA报告。
比较了一下,发现基本上第一栏(Plan),填的比较满,有两份都写到框外面去了,但是,内容,有点像我小学时候写的流水账日记,几月几号发现什么问题,几月几号完成了围堵工作,几月几号计划去修模巴拉巴拉。第二栏(Do),记录了最后实际采取的改进措施。第三栏(check),记录检查结果,检查了多少件,判定改进措施有效。最后一栏(action),五份报告里,有四份空白,只有一份记录了将此问题横向展开到另外一条产线。
(二)套路问题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说明什么样的报告和证据才能满足BIQS审核的要求,而是想借此引出一个问题:有问题不可怕,问题是到底该怎么解决问题?
数一数,我们质量人还真的有很多问题解决工具。
第一种,PDCA,前面已经说过。
第二种,8D报告。
第三种,QCC。
第四种,6西格玛。
第五种,xxxx。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不管这些工具分成几个步骤,其实它们的本质都一样,都是PDCA的套路,参考下表。
我们以业界声名远扬的8D为例,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写了8D报告,问题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可以迎刃而解。那么实际情况呢,写过8D的人应该都有深刻体会,8D里面哪一步最难?很多人要说肯定是D4,特别是对那种稍微复杂一点的疑难杂症,那个编起原因来,搜肠刮肚,简直比生孩子还难,写轻了,客户那关过不了,写重了,老板那关过不了。可能有8D高手不服,我用了鱼骨图啊,我用了5why啊,好吧,我就问你,你听说过歧路亡羊的故事吗?(估计6西格玛大师也要拿砖来拍我,因为6西格玛最推崇的原因分析工具也是鱼骨图加5why组合,或者FMEA,或者头脑风暴。)
(三)测试题
说了这么多,这也不行,那也不好,那么有没有快速有效的现场质量问题解决工具呢?
有。
就是红叉宝典。
它摒弃了传统的从因到果的分析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倡导从果到因的分析方法。
它抛除了大海捞针式的凭经验或工程判断,推崇有策略的从分布的差异入手。
它主张三现主义,问题解决要与零件对话,数据逻辑要和物理意义统一。
它远离了晦涩难懂的数理统计,连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也能熟练掌握。
(突然有点佩服自己,这排比句写得如排山倒海,哈哈)
如果你正苦逼的被质量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或者想切磋讨论质量问题解决工具,请继续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