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卫生直饮水什么时候送入百姓家?
健康卫生的直饮水什么时候送入百姓家?
在PVC食品保鲜膜事件还没有停息之时,20年未变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桶装水质量差问题一样引发消费者关注。为避免“五十步笑百步”的笑话重演,应尽快制定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邬建平表示,不管企业把他们的产品叫做天然活性水、冰激水、富氧水或其它甚么水,这只是企业的一种叫法,他们的产品属性是饮用水。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有关专家提示消费者,桶装水一旦打开,在一周内用完为好,否则应加热煮开再饮用。
10月中旬,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5.2%,其中小型企业抽样合格率只有50.7%。这已是连续第三年抽查合格率不足7成。难怪消费者认为,桶装水质量问题从其诞生那一天起就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直接缘由
利益驱动监管疏松
据专家介绍,桶装水质量问题主要是菌落总数、霉菌酵母等微生物指标超标,和亚硝酸盐、游离氯等理化项目超标。要到达这些指标的要求,对一个正规的水生产企业其实并不是难事。
但是由于劣质桶装水利润可观,引来了数额庞大的“黑企业”。据质检专家估算,劣质桶装水的本钱很低,水的出厂价平均每桶1.5元,送到客户那里是5元,卖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则会到达10多元。这些厂商除采取井水,普通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矿泉水外,也通过使用回收的各种废旧塑料和垃圾经过二次加工吹制而成“黑桶”,来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即便在相对比较规范的北京市场,“黑企业”问题也很突出。注册资料显示,全北京具有执照的合法水生产企业只有300多家,可实际存在的水企业要超过千家,滥竽充数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类混乱的市场局面直接致使了“问题水”的增多。
不过,质量问题也并不是是黑企业和小企业所独有。个别大企业也时而显示出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说,这与桶装水行业的经营模式有着直接关系。知名度较大的品牌大多采取的是加盟连锁的情势。但总公司管理相对滞后,对众多加盟店力所不及。有个别加盟店就会私自开封换装自来水、井水等手段欺瞒消费者。在换装进程中,由于环境、人员卫生及包装容器控制不严、水桶清洗消毒不好,致使桶装水出现问题。大品牌偶尔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情况都是在流通进程中二次污染等因素造成的。现在,大公司已意想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正在加强管理和转变经营模式上下工夫。
深层缘由
水质标准滞后杂乱
判断一种水是不是合格,首先涉及到水质标准的设定。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必定不同。虽然高额利润的驱使和监管的疏松直接致使了大量问题水的产生,但我国目前水质标准的混乱,给了非法企业更大的为所欲为的空间。桶装水质量问题难以根除,水质标准的混乱被认为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缘由。
刚刚被查出的北京某水生产企业就辩称他们的山泉水跟矿泉水是一个水,山泉水既然检验合格了,矿泉水也就合格了。实际上,山泉水和矿泉水履行的质量标准和各项指标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山泉水检测合格并不能代表矿泉水的检测就合格。标准的混乱给一些非法企业的问题水提供了借口。而一些正规的水生产企业也常常面对水质标准和检测标准产生困惑。
据了解,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目前我国饮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用水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行业标准几类,国家标准是参照目前世界上的3大标准,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美国环保局《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的。这个标准是1985年由卫生部颁布的,检验指标偏少,比如亚硝酸盐等目前被重点监测的指标,在这个标准中并没有要求。除此标准外,还有建设部颁布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卫生部的《生活饮用水规范》等等。这些标准之间对水质的指标要求既有相互交叉的也有疏漏的。
以桶装纯净水为例,由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1985年颁布的,明显已落后于情势,在此情况下,目前市场上的桶装纯净水不能不履行作为饮料的《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王占生教授认为把饮料的标准作为桶装纯净水的标准,其中有些指标是不是妥当是值得商议的。
根本前途
喝上健康的自来水
明显,完全根除桶装水的质量问题,严格的监管体系是必须的,但单纯的监管又是不够的。适应新情况的权威的国家水质新标准的出台显得格外迫切。
王占生教授认为,桶装饮用水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他告知,普通居民使用自来水是最便捷经济的,之所以选用桶装饮用水正是由于自来水的水质难以到达人们的基本要求。但是,桶装水的质量更加问题多多。王占生教授表示,尽快出台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适当的调剂水质指标,保证自来水水质的提高,让大众能够喝上安全的健康的自来水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途。荣幸的是,20年未变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在修订进程中,新的标准应当不会让消费者等得太久了。
(张子瑞)